2024年9月,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乌兰浩特卷烟厂(以下简称“乌兰烟厂”)《研制多品牌烟箱外观检测装置》和《构建卷烟产品质量“数字化”管控体系》两个科技成果分别获得第七届全区质量创新大赛二、三等奖,这是工厂首次获得自治区级奖项,实现了新突破。
项目组成员在分析数据指标运行情况 马迎新 摄
近几年,乌兰烟厂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激活创新原动力,重新设计系统激励机制,在奖项设置上做“加法”,即在原来的厂级创新项目基础上,增加成果转换类奖项,拓宽创新竞争赛道;在评选数量上做“减法”,坚持优中选优,确保奖项含金量;坚持项目引领,促使创新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,提升生产运行质效。
“以前生产的时候,我一直在想,如果温度、含水率能自动走到中心值该有多好!”如今,“一润一加一调水”新型工艺调控模式和智能预测模型的应用,让制丝车间中控操作工于青格勒的梦想成真,这是工厂利用创新成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个缩影。
项目组成员在讨论创新课题 马迎新 摄
为解决制丝线生产过程数据质量不高、关键指标控制水平偏低、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指导性等问题,工厂以“流程再造+模型预测”融合创新为手段,不仅实现了制丝关键指标的“稳”和感官质量的“优”,科学合理挖掘数据价值,将人从繁重的统计分析中解放出来。
物料温度、含水率控制靠人工经验值估算,一直是制丝中控操作工无法回避的难点。如何打破来料水分与出料含水率之间的桎梏,乌兰烟厂通过建立全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和精准主客观评价体系,让“人工估算时代”一去不返。现在,员工只需要下载生产批次的工单,便可自动在数据基础上集成构建模型,智能化预测加水量。
项目组成员在讨论智能控制加水量问题 马迎新 摄
目前,工厂主力品规切叶丝含水率Cpk优良率由54.52%提高到了91.50%。在破除依靠人工经验估算造成的关键指标控制水平偏低后,工厂用科学数据代替经验判断,实现了制丝关键指标均质化水平的提升。
上述生产变化均来自《构建卷烟产品质量“数字化”管控体系》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,像这样的成果应用事例还有许多。
“项目越做越大,从一个小小的课题攻关最后变成了一个科技创新成果!”《构建卷烟产品质量“数字化”管控体系》项目组成员胡东东感慨道。
在红云红河集团工艺质量部的指导帮助下,项目从最初只是建立松散回潮智能加水模型,到对工艺流程重塑,最后又构建了薄板干燥关键参数智能精准预测调控系统,并在曲靖和会泽两个卷烟厂推广应用。该项目已纳入集团制造力新优势三年行动计划,推广覆盖所有工厂。树立了红云红河集团数字化转型“先行先试”的典型案例,为行业内制丝线数字化转型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。
2024年是乌兰烟厂创新成果呈井喷式发展的一年,今年5月,合和QC小组凭借课题成果《YJ17供料成条机抛丝辊轴承座快速拆卸工具的研制》获得红云红河集团二等奖、云南中烟优秀奖。10月10日,又传来好消息,《乌兰卷烟厂制丝线关键工序智能预测模型构建》和《基于在线检测装置大数据分析的卷包机组净效率优化及提升》两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得2024年度红云红河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。
截至10月,乌兰烟厂今年获得专利授权共计140件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1件,通过新质生产力与技术创新推动工厂发展提质。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,欢迎转载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