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6日,一条关于演员徐娇劝阻餐厅内吸烟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。据徐娇本人发文称,她在长沙的一家餐厅遇到一位正在吸烟的男士,经服务员劝阻后,对方表示"我把这支抽完"。当徐娇本人出面劝阻时,这位男士以"这里没有贴禁烟标志"为由继续吸烟。在事件过程中,因拍摄取证等问题产生了一些矛盾。后来警察到场,表示长沙目前室内吸烟不构成违法行为,无法进行罚款。
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烟龄的老烟民,我很理解这位男士的处境。在当下这个时代,我们烟民的活动空间确实在不断被压缩。禁烟区域越来越多,能自由吸烟的场所越来越少。很多时候,我们不得不专门找地方抽烟,有时甚至要冒着寒风站在街边。这种改变让很多烟民产生一种被歧视的感觉。
对我们烟民来说,特别是在朋友聚餐时,饭后一支烟不仅是生理上的需求,更是一种放松和社交的方式。还记得以前,饭店里"烟雾缭绕"是很常见的景象,没人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。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特别是在没有明确禁烟标识的场所,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尴尬:到底能不能抽?
这次事件中的冲突,我认为有几个关键原因。首先是法律法规不明确。长沙目前对室内吸烟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,这种模糊状态容易引发争议。其次是场所责任不清晰,餐厅没有明确的禁烟标识,也没有划分吸烟区域,他们可能担心得罪客人,所以在控烟问题上态度并不坚决。但如果能够明确规定可吸烟区域,或者张贴室内禁烟标识,反而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。最后是沟通方式欠妥当,当被劝阻时,如果双方都采取强硬态度,很容易激化矛盾。对烟民来说,突然被指出"不恰当"或被拍摄,确实容易产生抵触情绪。
但作为烟民,我们也要承认一个事实:在密闭空间里,我们的吸烟行为确实会影响到周围的人。现在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不希望被动吸入二手烟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。就像我们要求别人理解我们抽烟的需求一样,我们也应该体谅他人享有清新空气的权利。
从长远来看,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在政府层面,需要出台更明确的法律法规,统一执法标准。在商家层面,应该明确标示是否允许吸烟,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吸烟区。而在我们烟民这一层面,要学会在公共场所主动询问是否可以吸烟,就拿我自己来说,现在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:在任何室内场所吸烟之前,我都会先问问服务员是否允许吸烟,如果不允许,就会主动到室外去找个合适的地方。虽然有时候确实不太方便,但想到不会影响到他人,心里反而会觉得更舒服。
无论是吸烟还是劝阻,都不应该演变成对立。在公共场所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,但同时也都需要为他人着想。比起一味地强调"我的权利",不如多些换位思考。通过友善的沟通和互相理解,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。
这起事件或许会随着时间慢慢平息,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不应该停止。作为一个烟民,我希望社会能给予我们一定的理解和包容,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更文明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。毕竟,营造一个和谐的公共环境,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。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,欢迎转载
发表评论